Search


【出土筆記 1】報導寫作者的本能
**
「嗅聞每個資訊的血腥味!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出土筆記 1】報導寫作者的本能
**
「嗅聞每個資訊的血腥味!」

我已經忘了,這是我聽了演講後記下自己的感受,還是抄錄了演講者打動我的一句話。

講者吳錦勳是我在《壹週刊》的同事,當年是數一數二的人物組寫手,之後任職其它媒體也獲得多項報導獎座。

時間是2012年1月5日,那時我們已各自離開《壹週刊》多年,吳錦勳儘管低調,但聲名在外,被老闆請來雜誌社幫我們上課。

如今重讀五年前的筆記,雖是「出土文物」依然生鮮有力,切中深度報導寫作的精髓。抄錄分享:

>> 4點檢視文稿的價值(讀者為什麼要讀你的文章):

1. 末知事件的「新發現」──新而吸引人?

2. 已知事作的「新角度」──詮釋力新穎強大?

3. 讀者深有所感但無法宣之於口的心裡話──激發「新共鳴」?

4. 讀者完全不同意你寫的每一句話──挑動「新對立」?

>> 5點「新新聞主義」寫作準則:

1. 用場面(場景)說故事,而不是概述故事大綱。

2. 選擇用「對話」帶出語言。(我當時認為對話適合劇本、小說,但雜誌體較不適合,應改以「直接引言」)

3. 從「參與者」的觀點來呈現事件,而不是從某種客觀的角度。(即採用故事人物的視角,而避免用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)

4. 加入「細節」,舉凡外表、肢體語言……。

5. 「歷史現在式」,即把過去發生的事,還原成正在發生的樣子。(這應該是「場景重建」的敘事手法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